两会之后看落实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加快市政管网更新改造,优化提升管道燃气、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等网络布局。
禁止校园周边商铺经营者以返现红包、抽奖等诱导方式向未成年学生销售商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领导组会议精神,积极作为、主动履职,认真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能职责,切实维护全市校园安全稳定。
(二)集中治理(2022年7月25日至9月15日)。全面整顿搭建在学校校舍楼顶的各种信号发射基站,及时消除隐患。(五)学校周边危险水域安全隐患治理内容:加强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网格化防控责任落实。加强对校车的审批和日常监管。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建筑施工的监管,合理设置施工安全区域。
合理规范运力,统筹保障学生上放学的出行需求。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全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暨春季学期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治理,全力遏制涉校安全事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开展2022年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深入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
下半年,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起伏无常的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仍在持续,宏观经济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我们还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要准确把握昭通当前的短板弱项、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等阶段性特征,抢抓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保持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的总思路、总目标、总路径不动摇,保持发展第一要务、项目第一动力、产业第一支撑、招商第一要事、作风效能和营商环境第一竞争力的主旋律不动摇,保持走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木不动摇,因势利导、抢占先机,不断开创全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依法依规推进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聚焦全面禁渔禁捕、城乡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治理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六大重点,严格落实40项细化任务,实现城镇两污治理和入河排污口整治全覆盖,建成生态廊道100公里以上。全面启动昭通新机场民航工程。
以鲜明导向激励干事创业。突出通道补短板、枢纽网络化、冷链强链条、城乡一体化,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以民生改善稳定社会预期、缓解转型压力、增强发展合力,力争今年在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重点专科打造、教学环境净化和教育质量提升上取得明显成效。树牢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完善房屋建筑身份证数据库,严控城区私搭乱建和城中村蔓延。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竹基地、花椒基地,提质改造一批苹果产业园、竹子产业园。2.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2021年7月,市委、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研究确定,选取昭阳区苏家院镇坪子村范家坝、鲁甸县江底镇坡脚村石水井、彝良县洛泽河镇龙潭村大苗寨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开展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实验,建设集政策研究、实践指导、智库咨询、孵化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理论平台和实践载体,指导建设一批乡村振兴典型示范,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典型样板。
(五)聚焦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稳定向好。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全市上下团结奋进,上半年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人才支撑六大战略为统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事业在攻坚克难中稳健前行。
更是立足市情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和谱写高品质生活新篇章的重要抓手。始终以马上办的效率抓落实,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
全国全省经济大盘稳定向好,经济运行稳步回归合理区间,发展回暖复苏的总体势头越发明显,必将对我市下半年经济快速稳健增长搭建有利平台、产生积极影响。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困难问题不容忽视,政策机遇持续利好。
三大保卫战深入推进,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举一反三推进考核评估反馈和国家挂牌督办问题整改,以整改抓规范促提升,确保问题清零、不留死角。建成投运水富港中心作业区泊位,开工建设溪洛渡电站翻坝转运工程和沿金沙江码头。支持人大、政府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政协依章程开展工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23.8%。3.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九)坚持把作风效能作为创业之基,推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我们要驰而不息抓实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努力推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持之以恒加强作风革命和效能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效率推进。
推进一批骑河临河建筑物搬迁,积极谋划大关和盐津避险搬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重点攻坚突破 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中共昭通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22年7月23日)郭 大 进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持续有力推进的关键时期,市委常委会决定召开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系列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党代表会议要求,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任务,全力抓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安全稳定,全面推动六大战略深入实施和双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更大实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治安管控难度增大,命案防范基础不牢,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待提升。(十)坚持把从严治党作为主题主线,推进党建引领全面发力我们要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安全综合整治,提升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水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加快县城产业配套提质、市政设施提档、公共服务提标、生态环境提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四)聚焦城市更新,城乡融合有序推进。
着力强化行业整治、秩序规范、街区打造等措施,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持续深化创文成效,力争昭通创文综合测评进入全国前30名、绥江进入全省前5名。新增市场主体3.73万户、同比增长46.5%。
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项目建设大练兵、招商引资大竞赛、产业培育大比拼机制,激励全市上下真正靠作风实干、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新兴领域统战工作。
(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引擎,推进经济增长稳步回升我们要突出抓好育龙头、补链条、壮园区、建基地各项工作,加快落地建设和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以产业赋能经济持续加快回升。国家和省出台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的金融和债券政策含金量十足,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和能源革命蕴含重大机遇,全省系列三年行动持续释放出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为我们下半年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开创了广阔空间。
物流网络乡镇覆盖率达100%。启动老旧小区改造36个,完成棚户区改造2127套。紧扣争先进位目标,突出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财税金融贸易、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包容普惠创新5个专项工作,完成县级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试点改革,建立营商环境季度调查、半年监测、年度考核机制,形成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力争今年市场监管、开办企业、政府采购等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3名,以营商环境大提升推动发展环境大改善。持续抓实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突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和宾馆、饭店等经营性自建房,建立清理整治责任清单,确保动态清零、不留盲区、不出问题。
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扎实抓好乡村建设行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迈出新的步伐。加强互访交流,拓展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和社会帮扶,努力实现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七)坚持把群众福祉作为不懈追求,推进民生事业重点突破我们要积极谋划更多接地气的项目,强化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分更加殷实。从指标上看,三次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二产和三产形成巨大反差,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70.1%和21%,占GDP的比重分别提高3.6个百分点和下降2.6个百分点。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市属国有企业在重大项目实施中的引擎作用。创成22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力争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