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光伏发电累计上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
一项剥夺人民之全部自由的法案,未必使其财产大受损失。
虽然购买力的绝对水平还是外高内低,但这些年国内消费市场扩容也不小,加上人民币对美元的真实汇率不可阻挡地升值,风助火势,中国制造部分转内,应该大有可为吧?恰恰是2008年10月的温州之行,教我懂得中国制造转内绝不容易。不知怎么搞的,主办方还点上了我作陪。
历史的轨迹很清晰,离开了开拓国内市场的经销能力,温州人的创业之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怕是圆不成的。更要命的是,那时我们鞋业老板的平均年龄也就是30来岁、40来岁,现在40多岁、50多岁的,打拼不动了。他认定,红蜻蜓遍布全国城镇的1000家自营门店和3000家加盟店,才是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难道不可以再转型回来吗?无非是重操旧业,再把国内的行销商路建起来就是了。恰恰在那一波转型当中,长三角、珠三角的制造业普遍发生了一种流程性的转变。
钱金波在谈判中才算明白了接单模式的利与弊。已在相当程度上接单化了的中国制造,要转向开拓内需市场,非借国内商业与服务业的跳板不可。按理讲,资本市场应该具有两项功能--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
,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由于市场扩容太快,圈钱太狠,频繁的IPO、再融资、大小非套现,对股市抽血严重,长期供求失衡造成股市重心步步下移,股民信心逐渐崩溃。管理层只没完没了地满足融资者和再融资者的利益,而丝毫不顾及已亏损累累的投资者的利益。其实,所谓维护国企利益,已经被异化成为维护少数利益集团的代名词。
上证综数在10年后又回到了2001年的原点(2200点左右),而且若考虑到这10年股市新发行了那么多股票,指数实际上是在负增长。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的一句话说的很准确:A股市场的投资者从来也没有受到管理层的善待,1.63亿股民、70%家庭参与的A股投资者的痛苦指数最高。
于是就必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尽管十几年来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过度圈钱长期失衡愤怒有加,但却不能对股市有任何改变。把强势掠夺演绎到极端。再加上20年间所收的交易印花税6000多亿元和券商所收的交易佣金4000多亿元。但问题是,如果中国股市早就在一级市场把200年的利润都提前拿走了,把高高在上的股票丢给二级市场,让二级市场来承担消化泡沫的痛苦下坠,这样的二级市场谈何长期投资价值?又怎么能责怪投资者只能投机呢?从下面一组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股市的融资 投资功能是如何失衡和偏颇的: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未算2011年的融资额5073亿元)。
美国股市两百多年才发行三千来家股票,中国只用20年就上市了两千七百家。因此,20年来,中国股市就变成了只重融资、不重投资的失衡市场。中国股市20年从投资者手里拿走的钱是5.3万亿元,而投资者和机构从A股累计现金分红总额才1.8万亿元。中国的投资者从来都不拒绝合理融资,反对的只是圈钱。
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翻了两番,GDP从9.5万亿增长到40万多亿,然而中国股市竟然是零涨幅。中国股市只有到了新股发不出去、融资功能废置的时候、利益集团和管理层才会真正着急。
难道22年中国老百姓向上市公司的让利还少吗?当少数特权机构和大小非在天花板一样高的价格上抛售而暴富后,价格在二级市场暴跌到地板时,伴随着多少股民、基民们的血泪和悲鸣啊。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融资功能,资本市场就不能起到支持企业发展和推动产业经济的作用。
看一看美国股市,诞生以来从几百点持续上涨到12000多点,这样的市场才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可言,而中国股市这样10年0增长、完全没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市场,却责备股民没有长期投资意识,不断给股民上课,教育投资者,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然而为国企的巨额垄断利润长期买单的,仍是广大的普罗大众。究其实质,一个上市发行之前就已经被企业把一两百年后的利润提前拿走了的股票,还有什么投资价值?被虚高几十倍上市的股票从上市第一天就是来向投资者索取它被透支的价值来的,上市之后价格跌去一半的股票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中小投资者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被制度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声音无法进入决策者的耳朵,他们的利益长期被掠夺却无人理睬。都说股市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全球资本市场都认可这一规律,然而为什么在中国,这种常识就成了笑话?中国已经是连续几年经济增长全球最快、股市走势却熊冠全球了。就是这样的主导思想下,建立了中国股市。
寄语后来者,千万莫沾边。如何善待投资者?这是对管理层诚意和智慧的重大考验。
特别是双方的成本差距太大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量机制落后、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不仅拖累了国家经济,也把几家国有大银行吃得快底儿掉了,当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便批准建立中国股市,最直接的动机是要让股市为国有企业脱困出血。
而中国股市的定位错误恰恰表现在,管理层、制度设计者和能够影响决策层的权势团体(机构)在内心里(不是嘴上)真正重视的是融资和圈钱,最不在意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能否真正获益。这样的市场,如何长期投资?与美国股市从几百点持续上涨到12000多点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谁都知道永远不用还、也不用支付利息的钱就是天上掉馅饼,各个省瓜分发行指标,把许多养不下去的困难企业和能与特权搭上关系的企业包装上市,到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里去直接掏钱。发达国家新股发行市盈率在5-15倍之间,而股票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这就是合理融资。股市22年没有投资回报,十几年仍在原点徘徊,投资价值乏善可陈。股市的不公平,虽会让少数人短期获得暴利,但当这个系统崩盘时,所有食利者连汤都没有地方喝去。
而参与二级市场投资买股票买基金的几亿老百姓却永远是在赔钱。各种机制的设置就是围绕此目的而产生的。
只以完成新上市企业圈钱需求为己任,而丝毫不为一年总市值损失7万亿(其中有相当多的国有股损失)而心疼。中国股市的表现尤其不佳,1993年至2010年的收益几乎为零,而2001年到2011年的收益低于零。
[从1990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从市场拿走了4.3万亿元的真金白银],然而不仅是上市公司融资太甚,更让市场难以承受的,还有大小非和限售股的不断减持和套现,这也是导致股市失血过度的根本原因。在网上,随处可见投资者们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国营榨油机。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经济独占鳌头、股市熊冠全球?中国资本市场为什么会不仅没有晴雨表功能,也没有价值发现功能和投资增值功能呢?究其实,造成中国股市这种反常的垂死之状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股市的设计理念和根本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寄语后来者,千万莫沾边。面对这样的市场,投资者除了冒着巨大风险从股市的高低波动中搏一点价差(所谓的投机)外,几乎没有任何一点赚钱的可能,如何做长期投资呢?10年中国股市0效益,如果加上10年的资金成本,完全是负效益。表明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在大幅减少,大多数老百姓呼唤没人听,只能无奈的选择用脚投票,割肉而去。
只以完成新上市企业圈钱需求为己任,而丝毫不为一年总市值损失7万亿(其中有相当多的国有股损失)而心疼。谁都知道永远不用还、也不用支付利息的钱就是天上掉馅饼,各个省瓜分发行指标,把许多养不下去的困难企业和能与特权搭上关系的企业包装上市,到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里去直接掏钱。
中国的投资者从来都不拒绝合理融资,反对的只是圈钱。由于市场扩容太快,圈钱太狠,频繁的IPO、再融资、大小非套现,对股市抽血严重,长期供求失衡造成股市重心步步下移,股民信心逐渐崩溃。
但问题是,如果中国股市早就在一级市场把200年的利润都提前拿走了,把高高在上的股票丢给二级市场,让二级市场来承担消化泡沫的痛苦下坠,这样的二级市场谈何长期投资价值?又怎么能责怪投资者只能投机呢?从下面一组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股市的融资 投资功能是如何失衡和偏颇的: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间,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未算2011年的融资额5073亿元)。按理讲,资本市场应该具有两项功能--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